血液样本的分类与应用

发布于:2025-07-27 ⋅ 阅读:(17) ⋅ 点赞:(0)

一、血液的组成

血液主要由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和血浆组成。当血液离体后未经抗凝处理时,会发生自然凝固。经过离心或静置分离后,上层为淡黄色透明的血清,中间层为白色固体,主要由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而最下层的红色固体则是红细胞。

二、全血样本

全血即完整的血液,包含血细胞和血浆。它在临床血液学检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红细胞计数、分类和形态学检查等。全血中水分占比约为 81%,而血浆中水分占比高达 93%。对于某些可溶于水的物质,如葡萄糖、尿素和氮等,血浆中的测定值通常高于全血,尤其是在红细胞压积显著升高时。目前,在临床检验中,除了血细胞检查和血培养等少数项目使用全血外,大多数生化、免疫和肿瘤标记物检测都倾向于采用血清或血浆进行测定。这是因为血清或血浆中的生理成分与机体组织间液更为接近,能够更真实地反映机体的生理状况以及病理变化,检测灵敏度也更高。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血氨(BA)、血液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aCO₂)、氧分压(PaO₂)、碳酸氢盐、血沉(ESR)、血糖(BG)、二氧化碳结合力、非蛋白氮(NPN)、尿素氮(BUN)、红细胞比积(Hct)、肌酐(Cr)、肌酸(Cre)、凝血酶原活动度及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E-玫瑰花结形成试验(ERT)、HDL-胆固醇、甲状腺功能测定、乙肝两对半和血型鉴定等。

全血根据采集部位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 静脉全血:这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全血样本,通常采集自肘前静脉或腕静脉,小儿和新生儿有时也会选择颈静脉或股静脉。

  • 动脉全血:主要用于血气分析,常见的采血部位包括股动脉、肱动脉和桡动脉。

  • 毛细血管全血:也称为皮肤采血,适用于仅需微量血液的检验或婴幼儿。采血部位通常为耳垂、指端,小儿有时也会选择拇趾或足跟。

三、血清样本

血清是从血液中分离出来的淡黄色透明液体,通常通过离心或静置后分离得到,且不含纤维蛋白原。它适用于临床化学和临床免疫学检查。主要检测项目涵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胎儿甲种球蛋白(AFP)、乙肝表面抗原(HBsAg)、黄疸指数、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Chol)、胆固醇酯(Cholesl)、三酸甘油酯(TC)、血清蛋白(A/G)、蛋白电泳(SPE)、碱性磷酸酶(AKP)、血清淀粉酶(AMS)、乳酸脱氢酶(LDH)、血钾(K)、血钠(Na)、血钙(Ca)、血氯化物、γ-谷氨酰转肽酶、肥达氏反应、抗 O(ASO)、红斑狼疮细胞、甲状腺功能、药物检测、艾滋病检测、PCR、TORCH、肿瘤标记物和血清免疫学等。

四、血浆样本

血浆包含血细胞及其有形成分,以及多种生理物质和代谢产物,例如凝血因子 I(纤维蛋白原)、II(凝血酶原)、V、VIII 等。它可用于血浆生理性和病理性化学成分的测定,快速生化试验、血糖试验,尤其是内分泌基数测定,以及血栓与止血的检查。血浆与血清中丙种转氨酶、总胆红素、尿素氮、钙、二氧化碳、肌酸激酶(CK)、葡萄糖等含量无差别,而碱酶(AKP)、钠(Na⁺)、白蛋白(ALB)、尿酸(UA)、甘油三酯(TG)等物质,二者间有一定差异,但无临床意义。因此,用于血清检测的项目大部分能用血浆样本。不过,在析出血清时,纤维蛋白原会在凝血过程中聚集大部分细胞形成血凝块,而在析出血浆时,样本相对均一。因此,在进行细胞类分析或胞内病毒检测项目时,血浆样本更为优先。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