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Manipulate-Anything(基于视觉-语言模型的机器人自动化操控系统)

发布于:2025-08-05 ⋅ 阅读:(18) ⋅ 点赞:(0)

论文: https://arxiv.org/pdf/2406.18915

中文解析:

1. 研究背景与目标
  • 问题:机器人领域缺乏高质量、大规模、多样化的演示数据,传统依赖人工收集数据的方法成本高且难以扩展。
  • 目标:提出 Manipulate-Anything,一种无需特权环境信息(如仿真器状态)、无需人工设计技能、可操控任意静态物体的自动化演示生成方法,用于零样本任务执行和机器人策略训练。
2. 核心创新
  • 环境无关性:不依赖仿真器中的特权信息(如物体几何模型),可直接应用于真实世界。
  • 模块化框架
    • 任务分解:通过视觉-语言模型(VLM)将复杂任务分解为子任务(如“打开抽屉”分解为“抓握把手”和“拉动抽屉”)。
    • 多视角选择:利用多视角图像减少遮挡,提升VLM的物体检测和动作生成准确性。
    • 动作生成:结合物体无关的抓握预测模型和VLM的任务特定检测(如“刀柄”),生成6自由度抓取位姿。
    • 子任务验证:通过VLM验证子任务完成状态,失败时自动重新规划。
  • 错误恢复机制:在失败时重新生成动作,增强生成数据的鲁棒性。
3. 实验结果
  • 零样本任务执行
    • 仿真环境(14个任务):成功率显著优于VoxPoser、CAP等基线方法(10/14任务领先,平均提升22%)。
    • 真实世界(7个任务):平均成功率38.57%,优于CAP的0%。
  • 行为克隆训练
    • 使用Manipulate-Anything生成的数据训练的策略,在12个任务中5个超越人类演示数据,4个持平。
    • 数据分布与人类演示高度相似(Chamfer距离仅0.056)。
4. 技术优势
  • 数据生成质量:支持训练高性能策略(如RVT-2模型),部分任务表现超过人类数据。
  • 扩展性:生成更多数据可线性提升策略性能(斜率0.503 vs. 人类数据的0.197)。
  • 通用性:适应语言指令变化和不同物体配置,泛化能力强。
5. 局限性与未来方向
  • 依赖大模型:需调用GPT-4V等VLM,未来可通过开源模型缓解。
  • 动态任务限制:当前仅支持静态物体操控,动态交互(如抛接物体)仍需改进。
  • 错误累积:模块化设计可能放大各环节误差,需更鲁棒的VLM集成。
6. 应用价值
  • 机器人训练:为行为克隆提供高质量自动化数据,降低人工标注成本。
  • 零样本部署:直接应用于新任务(如家庭服务、工业分拣),无需额外训练。
7. 关键图表与数据
  • 表1:仿真任务中,Manipulate-Anything在10/14任务中成功率最高(如“放置积木”96% vs. VoxPoser 70.7%)。
  • 表3:真实世界任务中,零样本成功率显著优于基线(如“分类物体”60% vs. CAP 13.3%)。
  • 图5:生成数据与人类演示的动作分布高度匹配,验证数据质量。
总结

Manipulate-Anything通过结合VLM的语义理解、多视角感知和模块化规划,实现了真实世界机器人任务的自动化数据生成与执行,为机器人学习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新范式。未来可通过优化动态任务处理和减少大模型依赖进一步提升性能。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