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工程化闭环法(AIEC – AI Engineering Cycle) 适合TRAE CURSOR CLAUDE等工具

发布于:2025-08-18 ⋅ 阅读:(14) ⋅ 点赞:(0)

「AI工程化闭环法」**(英文可用 AIEC – AI Engineering Cycle)。


AI工程化闭环法:把AI从代码生成器变成可控的开发伙伴

在AI编程工具(Cursor、Trae、Claude、Copilot等)普及的今天,开发者普遍遇到这样的问题:

  • AI写的代码能跑,但结构混乱、边界模糊
  • 需求理解不到位,生成的功能和真实需求差距很大
  • 缺乏架构与测试,后期维护成本极高

AI工程化闭环法,是一套通过 标准化流程 + 原子任务拆分 + 范围收敛 的方法,把AI从“模糊的代码生成器”变成“按规范交付的开发伙伴”。


为什么需要AI工程化闭环法?

传统AI编程模式常见三大痛点:

  1. 需求理解偏差
    AI无法主动澄清模糊需求,例如你说“写用户管理系统”,它可能只给你简单CRUD,而不是支持多租户、权限体系的企业级版本。

  2. 架构缺失导致重构
    缺乏分层设计,代码组件耦合度高,功能扩展或集成时需要大规模返工。

  3. 质量无法保障
    代码缺少边界检查、异常处理不全、测试覆盖率不足,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方法论核心公式

文档先行 + 任务原子化 + 范围收敛 = 可控交付

  • 文档先行:强制需求、设计文档化,避免直接“无脑开写”
  • 任务原子化:拆成独立可测的小任务(原子任务),让AI一次完成一个
  • 范围收敛:明确功能边界,防止AI胡乱发挥

六大阶段闭环流程

对齐(Align)——需求精确化

  • 动作

    1. 收集并分析项目上下文(技术栈、已有架构)
    2. 创建 ALIGNMENT.md,记录需求边界、约束条件
    3. 列出歧义问题清单,按优先级排序
    4. 生成 CONSENSUS.md(含可测试的验收标准)
  • AI提示词示例

    基于需求[XXX],识别所有潜在歧义并按P0/P1优先级列出。
    对每个问题标注是否必须人工决策。
    

架构(Architect)——蓝图化设计

  • 动作

    1. 根据共识文档产出分层架构
    2. 用 Mermaid/PlantUML 绘制架构图
    3. 定义接口契约与异常策略
    4. 输出 DESIGN.md
  • AI提示词示例

    基于CONSENSUS.md,生成分层架构图(Mermaid格式),
    标注新增组件与现有系统集成点。
    

原子化(Atomize)——任务拆解

  • 动作

    1. 按架构拆分成原子任务(包含输入/输出契约)
    2. 绘制任务依赖图
    3. 输出 TASK.md
  • 拆分原则

    • 独立可编译/测试
    • 复杂度可控,AI一次性完成的成功率≥90%

审批(Approve)——人工把关

  • 检查

    • ✅ 所有任务覆盖需求
    • ✅ 验收标准可测试
    • ✅ 技术风险可控

执行(Automate)——AI编码

  • 规范

    1. TASK.md 顺序执行
    2. 先写测试,再写代码
    3. 异常中断并记录问题
    4. 输出 ACCEPTANCE.md(任务验收报告)
  • 代码要求

    • 复用已有组件
    • 遵循项目编码规范
    • 配置敏感信息到 .env

评估(Assess)——质量闭环

  • 动作

    1. 验证所有需求与验收标准

    2. 评估代码、测试、文档质量

    3. 产出:

      • FINAL.md(项目总结)
      • TODO.md(遗留问题清单)

核心文档模板

文档文件 内容要点
ALIGNMENT.md 原始需求、功能边界、约束条件、疑问清单
CONSENSUS.md 技术选型、任务边界、验收标准
DESIGN.md 架构图、接口契约、异常策略
TASK.md 原子任务列表、输入输出契约、依赖关系
ACCEPTANCE.md 任务完成记录、测试结果
FINAL.md 项目总结
TODO.md 待办事项

工具适配建议

工具 适配阶段
Cursor 执行(Automate)阶段最优,配合原子任务提示词生成精准代码
Trae 全流程适配,可用Rules固化闭环流程
Claude/GPT 擅长需求分析、架构设计
Copilot 在边界明确后提供高质量代码补全

Cursor 快速配置

将以下内容放到 .cursorrules 或者在Prompt中直接使用,即可让Cursor按闭环法执行任务:

rules:
  - "在开始编写任何代码前,必须先生成或更新 ALIGNMENT.md、CONSENSUS.md、DESIGN.md、TASK.md。"
  - "只实现 TASK.md 中标记为当前阶段的原子任务。"
  - "先生成测试代码,再生成实现代码。"
  - "所有输出必须遵循项目编码规范,并使用已有组件优先实现。"
  - "每个任务完成后,更新 ACCEPTANCE.md 并标记测试结果。"

实践价值

  1. 降低返工率:需求文档化,AI不再乱猜需求
  2. 避免后期重构:先有架构后有代码
  3. 保障质量:原子任务+测试先行+人工审批
  4. 易于团队协作:文档驱动,知识沉淀可追溯

一句话总结

AI工程化闭环法的本质,是用确定性的流程框架去约束AI的不确定性,让AI从“生成代码”升级为“稳定交付”。


.rules/mdc 文件内容

# AI工程化闭环法 - 模板规则集
# 用于驱动AI按固定流程输出高质量代码与文档

## 全局规则
- 所有输出必须基于以下模板生成或更新
- 禁止跳过 ALIGN 与 CONSENSUS 阶段
- 仅实现 TASK 中标记的当前任务
- 实现顺序:先生成测试,再生成代码
- 完成任务后必须更新 ACCEPTANCE 记录

---

## TEMPLATE: ALIGNMENT.md
目标:精确描述业务需求与边界
字段:
- 背景(技术栈/已有架构)
- 需求列表(编号)
- 约束条件
- 歧义清单(P0需人工确认,P1可假设)
- 输出目标:驱动 CONSENSUS

---

## TEMPLATE: CONSENSUS.md
目标:达成可执行共识与验收标准
字段:
- 技术选型
- 任务范围(包含/不包含)
- 验收标准(可测试)
- 风险点

---

## TEMPLATE: DESIGN.md
目标:生成架构与接口设计
字段:
- 架构图(Mermaid/PlantUML)
- 模块说明(输入/输出/依赖)
- 接口契约(参数/返回值/错误码)
- 异常策略
- 集成点

---

## TEMPLATE: TASK.md
目标:定义可独立实现的原子任务
字段:
- 任务编号
- 描述(单一功能)
- 输入/输出契约
- 依赖任务
- 测试要求(最小化可测)

---

## TEMPLATE: ACCEPTANCE.md
目标:记录任务完成与测试结果
字段:
- 任务编号
- 完成时间
- 测试结果(通过/失败)
- 问题记录
- 改进建议

---

## TEMPLATE: FINAL.md
目标:总结项目与沉淀经验
字段:
- 目标完成度(对照ALIGN)
- 质量评估(代码/测试/文档)
- 经验复盘
- 可复用资产

---

## TEMPLATE: TODO.md
目标:跟踪遗留任务
字段:
- P0:必须尽快完成
- P1:可延期
- P2:未来优化

好处:

  • 单文件:直接放 .rules/mdc,Cursor 会当作规则文件全局生效
  • 低 token 消耗:字段和描述都极简化
  • 可控输出:每个模板结构固定,AI不会随意发挥

加强版本 可以在你的 .mdc 文件最前面加这段 Cursor 专用的系统指令,让它在任何输出中都优先加载这些模板。这样它就能做到一问一答全程遵守闭环法,不需要你每次重复提醒。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