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即时零售”这个词好像在各大平台都被频繁提及,很多人可能会疑惑,这样一个新兴模式怎么会这么快风靡全网?但其实,它并不算横空出世,它的“前身”很可能你早就体验过了。
01 即时零售到底是什么?
即时零售,目前比较权威的定义是指通过即时物流等履约能力,拓展和连接实体商户、仓储等本地零售供给,满足消费者即时需求的新型零售业态。实体商超、便利店、连锁、品牌门店等多种零售业态依托网络和数字平台,就近为消费者实现1小时乃至30分钟内快速送达的零售模式。
是不是很熟悉?其实它的“前身”就是年轻人常用的互联网买菜业务,比如半小时达的叮咚买菜、美团买菜,只不过交易的物品扩大了范围,从“菜”变成了标品。
那既然即时零售并不算新鲜事,为何到最近才突然变成零售业里炙手可热的风口?前有杂货小店因即时零售月入百万,后有美团京东巨头加码抢占资源,一时之间风头无两。其实,这既是时代发展进步的必然现象,也是疫情催化的结果。
02 即时零售为什么爆火?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时代的进步,也催化和放大了人们的需求。在以前物流不发达的时候,你想要个东西,即使可以网上下单,也要等上几天,后来有了天猫超市等各种次日达的平台,又有了半日达服务,最终发展到今天,半个小时就能送上门。
举个例子,当你玩手机玩到下半夜发现只有10%的电了,而且没有带充电器回家,这时候你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打开省电模式马上关掉屏幕,祈祷手机的电还能支撑到第二天上班,另一个是穿上衣服下楼走出小区,在黑漆漆的路边找个街电续命。但即时零售的出现,让你有了第三种最方便的选择——打开美团下个单,30分钟外卖小哥就会带着你的救命充电线出现在门口。
当你体验过这种便利,体验到这种需求被即时满足的快乐,你就很难再忍受传统零售方式带来的不便。而疫情期间,很多快递都塞在路上无法到达,实体店也很多关闭,很多时候人们只能靠外卖送来急需物品,即时零售的需求因此被催化了。
03 即时零售的发展前景如何?
从投资方面来看,阿里、美团、京东等各方于近日相继透露出将在即时零售市场加大投入的信号。
阿里在即时零售的布局分散在饿了么、淘鲜达、天猫超市、盒马等不同业务线条,均强调即时配送能力。
美团闪购在不同指标上也取得了强劲增长,第一季度的订单量和GTV(平台交易总额)分别同比增长了近70%和80%以上。第一季度的日均订单量也超过了390万。
而京东2022Q1财报则显示,京东全平台新增年活跃买家约1000万,其中560万来自京东到家,成为主要拉新动力。
不仅是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加码,也有不少传统零售企业在该领域有所布局以及关注。例如,在中国拥有2.8万多家门店的美宜佳正式发布美宜佳优选APP,便利店巨头7-Eleven也表示未来将在外卖等即时零售战略上重点发力。
而从舆论风向来看,央视、人民网都详尽报道了即时零售经典的案例,即北京某杂货店老板把店铺挂上了线上零售平台,通过线上渠道的经营,使原本订单寥寥的小店如今月售百万,效果十分喜人。
主流观点认为,即时零售将本地的实体商户尤其是大量中小微商户,与本地消费者串联,也让中国内需和消费即时流动起来,成为促进消费、助力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无论是投资还是舆论风向,都指向了即时零售背后巨大的市场商机。
04 入局即时零售需要注意什么?
专家认为,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以城市实体店为单位进行到店取货到家配送的即时零售逐渐成为对消费者和实体店都很重要的消费模式,一方面利于降低实体店和电商平台的库存压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配送时效提升用户体验,增强电商平台的竞争优势。
未来,如何才能做到30分钟、1个小时送货上门,这会对平台的全链路运营履约能力提出极大考验,而这也是未来企业能否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点。
针对此,如果想要入局即时零售应对考验需要做好三点:流量运营、数字化、履约配送。流量运营包含流量获取及营销运营,数字化搭建基础设施提升供需两侧交易效率,履约配送既包含末端配送,也包含门店环节的仓储和拣货,即仓拣配一体化能力。
同时,实体店发展线上零售必将导致管店系统的升级,如果仍沿用手工记账、传统收银、自己做数据报表的形式,不仅容易出错也跟不上配送和清点的节奏,不如直接用一个智慧零售系统解决。
以上就是对于即时零售的一些探讨,看完的老板们,你们对即时零售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