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协议族图解

1、物理层协议
(1)CSMA/CD: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协议
-
用于以太网。
-
载波监听,简单的说,就是“发送前先监听”,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前都会先检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站在发送数据。若有,则需等待总线至空闲再发送。
-
碰撞检测,就是“边发送边监听”。适配器在发送数据的时候会边检测信道上的信号电压变化情况,以判断自己在发送数据时是否有其他站在发送数据。碰撞检测也叫冲突检测。当适配器检测到总线上出现冲突时,会停止发送数据,等待一段空闲时间后再次发送。
(2)TokingRing:令牌环协议(了解)
-
令牌环网(Token Ring)是一种 LAN 协议,遵循的标准是IEEE802.5,它规定了三种操作速率:1Mb/s、 4Mb/s和16Mb/s。
-
其中所有的工作站都连接到一个环上,每个工作站只能同直接相邻的工作站传输数据。通过围绕环的令牌信息授予工作站传输权限,只有拿到令牌的工作站才能传输数据。
2、网际层
(1)IP:网际协议
-
网际层中的其他协议都会封装到IP中,再传到下一层。
(2)ICMP:网际消息控制管理协议
-
测试网络连通性的时候,会给出响应和应答。
(3)IGMP:网际消息管理协议
(4)ARP:地址解析协议
-
因为数据链路层用的是“mac地址”,但是网际层用的是“ip地址”,这两个地址之间的关联需要ARP协议。
-
作用是通过目标设备的IP地址,查询目标设备的MAC地址, 将计算机的网络地址【IP地址32位】转化为物理地址【MAC地址48位】。
(5)RARP:返向地址转换协议
-
将局域网中某个主机的物理地址( mac地址)转换为IP地址。
3、传输层
(1)TCP:传输控制协议
-
是一个可靠的、面向链接的协议;
-
建立连接时需要通过三次握手,断开连接时需要通过四次挥手。
-
例如打电话:TCP会先拨号,对方接电话,再确认对方信息是否正确,才会传输数据。
(2)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
是一个无连接的不太可靠的协议,一般适用于小量的数据传输。
-
例如打电话:UDP会直接把数据丢给对方,也不确定对方收没收到数据。 在网络通畅的时候使用没问题,但是在网络繁忙、拥堵的情况下使用就会有问题。
-
由于开销较小,所以还是可以用于要求通信延迟较小的情况。
-
同样会被封装到网络层的IP协议中,然后向下层传输。
4、应用层
(1)POP3、FTP、Telnet、HTTP、SMTP(在传输层走TCP)
-
POP3: 邮局协议的第3个版本
-
FTP:文件传输协议
-
Telnet:远程管理协议
-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
SMTP: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2)DNS、NFS(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走TCP还是UDP)
-
DNS: 域名系统 , 作为将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能够使人更方便地访问互联网。进行域名查询的时候,走的是UDP;进行DNS服务的区域传送时走的是TCP。
-
NFS:网络文件系统
(3)DHCP、SNMP、TFTP(在传输层走UDP)
-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
TFTP: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5、TCP/IP的核心协议

二、考法1:协议对应的层次

本文含有隐藏内容,请 开通VIP 后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