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盘分区MBR和GPT格式详解(Linux)

发布于:2023-05-01 ⋅ 阅读:(1196) ⋅ 点赞:(0)

一、磁盘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机械硬盘主要由磁盘盘片、磁头、主轴与传动轴等组成,数据存放在具有磁性物质的磁盘盘片中。
实际运行时,主轴马达让碟片转动,然后磁头臂让磁头在碟片上面进行读写操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读取数据时以磁头转圈的方式进行,在磁片同心圆中切出一个一个的小区块,这些小区块就是磁盘的最小物理存储单位,成为扇区(sector),同一个同心圆的扇区组合成的圆就是磁道(track)。由于磁盘里可能会有多个碟片,因此在所有碟片上面的同一个磁道可以组成 柱面(cylinde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外圈的圆比较大,为了合理利用这些空间,磁盘外圈圆会比内圈有更多的扇区。所以,当碟片转一圈时,外圈的扇区数量比较多,因此如果数据写入在外圈,转一圈能够读写的数据量比内圈多。因此数据的读写会由外圈开始向内写,这是默认的方式。

原本硬盘的扇区都是设计成512B的大小,但随着硬盘容量的增大,为了减少数据量的拆解,目前绝大多数的高容量硬盘使用了4K大小的扇区设计。

为什么要分区?

  • 1.数据的安全性
    每个分区的数据是分开存储的,当要对某个分区的数据进行整理时,不会影响到其它分区。例如对安装有Windows系统的C盘进行重装时,对其它分区如D盘、E盘中的数据不会产生影响。
  • 2.系统的性能
    某个分区处在特定范围的柱面范围内,当要在该分区内读取数据时,只需要在其柱面范围内检索,由于数据较为集中,所以读取速度和性能较高。

主要的分区格式有早期的MBR格式和新的GPT格式。

二、分区格式

1、MBR

(1)简介

MBR分区格式中柱面是文件系统的最小单位,也就是分区的最小单位。

第一个扇区(旧式磁盘中为512字节)中存放着启动引导程序和分区表:

  • 主引导记录(Master Boot Record, MBR):可以安装启动引导程序的地方,有446字节;
  • 分区表(partition table):记录整块硬盘分区的状态,有64字节。

分区表64字节最多仅能有四组记录区,每个记录区16字节。
四个主分区
如图中有4个主分区。

总结:

  • 所谓的分区就是针对64字节的分区表进行设置而已。
  • 磁盘默认的分区表仅能写入四组分区信息,每组记录区记录了该区段的起始与结束的柱面号码。
  • 这四个分区的记录被称为主要(Primary)分区扩展(Extended)分区
  • 当系统要写入磁盘时,一定会参考磁盘分区表,才能针对某个分区进行数据的处理。

(2)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

扩展分区的目的是使用额外的扇区来记录分区的信息,扩展分区本身并不能被拿来格式化。

扩展分区可以继续划分出逻辑分区(logical partition)

/dev/sda[1-4] 都是留给主分区或扩展分区用的,所以逻辑分区的设备文件名就从 sda5 开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中分区在Linux下的文件名是:
P1:/dev/sda1
P2:/dev/sda2
L1:/dev/sda5
L2:/dev/sda6
L3:/dev/sda7
L4:/dev/sda8
L5:/dev/sda9

总结:

  • 主分区和扩展分区最多可以有4个(硬盘限制)。
  • 扩展分区最多只能有1个(操作系统限制)。
  • 逻辑分区是由扩展分区持续划分出来的分区。
  • 能够被格式化后作为数据存取的分区是主分区和逻辑分区,扩展分区无法格式化。
  • 逻辑分区的数量依操作系统而不同,在Linux中SATA硬盘已经可以突破63个以上的分区限制。
  • 一般建议将扩展分区的柱面号码分配到最后的柱面内。

MBR模式简略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BR分区表结构

偏移 长度(字节) 意义
00H 1 分区状态:00–>非活动分区;80–>活动分区;其它数值没有意义
01H 1 分区起始磁头号(HEAD),用到全部8位
02H 2 分区起始扇区号(SECTOR),占据02H的位0-5;该分区的起始磁柱号(CYLINDER),占据02H的位6-7和03H的全部8位
04H 1 文件系统标志位
05H 1 分区结束磁头号(HEAD),用到全部8位
06H 2 分区结束扇区号(SECTOR),占据06H的位0-5;该分区的结束磁柱号(CYLINDER),占据06H的位6-7和07H的全部8位
08H 4 分区起始相对扇区号
0CH 4 分区总的扇区数

(3)MBR分区大小限制的问题:

分区表组最后4个字节表示分区中的扇区数量,有4*8=32位,最大值为 20+21+ … +231 = 232-1 个扇区,每个扇区大小为512字节,所以能表示的最大容量为 :
( 2 32 − 1 ) ∗ 512 = 2199023255040   b y t e s = 2048   G B = 2   T B (2^{32}-1) * 512= 2199023255040 \, bytes = 2048 \, GB = 2 \, TB (2321)512=2199023255040bytes=2048GB=2TB注意这里是用1:1024换算的,硬盘制造商使用1:1000换算,所以就会得出2.2TB的结果。

2TB是对单一分区容量的限制,如果第一个分区就占了2TB,那么其第二个分区的扇区物理地址就无法表示了,所以2TB也是对整个硬盘最大容量的限制

详细说明见Wiki页面:https://zh.wikipedia.org/wiki/Master_boot_record

MBR的弊端:

  • 操作系统无法使用2.2TB以上的磁盘容量。
  • MBR仅有一个区块,被破坏后经常无法或很难恢复。
  • MBR内的存放启动引导程序的区块仅446字节,无法存储较多的程序代码。

2、GPT

(1)简介

如今扇区大小不仅有512字节的,还有4K大小的。为了兼容所有的磁盘,使用逻辑区块地址(Logical Block Address,LBA)来处理扇区。GPT将硬盘所有区块以LBA(默认512字节)来规划,第一个LBA称为LBA0。

与MBR仅使用第一个512字节来记录不同,GPT使用了34个LBA来记录分区信息。相比于MBR中只有一个区块记录分区信息,GPT除了前面34个LBA记录以外,整个磁盘的最后34个LBA也拿来做备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LBA

  • LBA0(MBR兼容模块)
    出于兼容性考虑存储了一份传统MBR,用来防止不支持GPT的硬盘管理工具错误识别并破坏硬盘中的数据,这个MBR也叫做保护MBR。
    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是前面446字节,用来存储第一阶段的启动引导程序。而在原本的分区表的记录区内,这个兼容模式仅放入了一个特殊字符来表示此磁盘为GPT格式之意。
    在使用 MBR/GPT 混合分区表的硬盘中,这部分存储了GPT分区表的一部分分区(通常是前四个分区),可以使不支持从GPT启动的操作系统从这个MBR启动,启动后只能操作MBR分区表中的分区。

  • LBA1(GPT表头记录)
    记录了分区表本身的位置和大小,也记录了备份用的GPT分区(最后34个LBA区块)放置的位置。同时放置了分区表的校验码(CRC32),操作系统可以根据这个校验码来判断GPT是否正确。若有错误可以通过这个记录区来获取备份的GPT(磁盘最后面的备份区块)来恢复正常。

  • LBA[2-33](实际记录分区信息处)
    从LBA2区块开始,每个LBA都可以记录4组分区记录,所以在默认情况下,总共有4*32=128组分区记录。每组记录用到128字节的空间。

起始字节 长度 内容
0 16字节 分区类型GUID
16 16字节 分区GUID
32 8字节 起始LBA(小端序)
40 8字节 末尾LBA
48 8字节 属性标签(如:60表示“只读”)
56 72字节 分区名(可以包括36个UTF-16(小端序)字符)

(16+16+8+8+8+72=128)

(3)GPT分区大小限制:

GPT 在每组记录中分别提供了 8字节 = 64位 来记载开始/结束的扇区号码。因此,理论上对于单一分区槽来说, 它的最大容量限制为 264 * 512bytes = 263 Kbytes = 233TB = 8 ZB 。但是受操作系统限制,一般一个分区最大限制为 18EB

GPT 分区没有所谓的主、扩展、逻辑分区的概念,每个都可以视为是主分区,每一个分区都可以格式化。

GPT 分区默认可以提供多达128 组纪录,而在Linux 本身的内核设备记录中,针对单一磁盘来说,虽然过去最多只能到达15 个分区,不过由于Linux 内核通过udev 等方式的处理,现在Linux 也已经没有这个限制了。

参考链接:1.https://en.wikipedia.org/wiki/GUID_Partition_Table
2.https://docs.microsoft.com/en-us/troubleshoot/windows-server/backup-and-storage/guid-partitioning-table-disk-faq